伍荣生:“叱咤风云”的大气科学家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3-31浏览量:9060

自古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之人皆非常人。南京大学就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非常之人”,他能摸准风云的习性和脾气,能用一道道神奇的公式准确计算出风的方向、路径、强弱,使之趋利避害,更好服务于百姓生产生活。他就是中科院温籍院士、大气科学家伍荣生。


伍荣生,籍贯温州瑞安,1934年1月17日出生于瑞安县一诗书之家。父亲伍敏行是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堂叔父伍献文是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表兄孙义燧是天体力学家、中科院院士;他的一个堂姐夫也是中科院院士。可谓书香之家,辈出才俊。为避战乱,伍荣生6岁那年随父母回老家,先后在昆阳镇小、平阳中学、瑞安中学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少年伍荣亲身经历祖国山河沦陷、日寇战机狂轰滥炸的苦难历史,出于“航空报国”的愿望,他高考的第一志愿就填写了航空专业,但因“出身问题”未过政审,迫不得已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气象专业。

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竟让他喜欢上了气象学,从此心无旁骛。1956年,伍荣生从南大气象系毕业留校任教,专于大气波动与动力学研究,从气象预报测绘员起步,逐步成长为一代杰出的大气科学家。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大气科学系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二十一届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国家中尺度灾害天气实验室主任。


伍荣生长期从事动力气象学科研工作,在大气动力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首先在理论上提出了大地形的北坡有利于大气扰动的发展及波动在北坡移动较快的结论,从而解释了实际观测中所发现的现象;二是与团队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四力平衡的大气边界层动力学概念及模型,利用地转动量近似,完整处理了惯性力对边界层的作用,为理解边界层动力学特征提供了新的动力学框架;三是将地转适应过程与锋面动力学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锋生动力过程的认识,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1905年,奥地利气象学家Ekman提出了边界层内气流运动的三力平衡模型: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三力平衡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边界层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一直以来被国际学术界奉为圭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在实践中发现Ekman的理论往往与实际结果不完全一致,几十年来无人能解开这个谜团。1982年,伍荣生提出“四力平衡”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惯性力+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首次完整地处理了惯性力的作用,并求得了边界层风速的解析解;后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和锋生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四力平衡”理论彻底解决了困扰气象学界数十年的科学难题。

伍荣生科研成果显著,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编著出版了多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主要著作有《动力气象学》、《大气动力学》、《现代天气学原理》、《大气科学中的数学物理问题》和《锋面过程与中尺度扰动》等。



版权所有 浙江温州科技馆 COPYRIGHTS© 2018(C) WZST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2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