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仪:以光声学为伴侣的女院士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3-31浏览量:10292


南京大学有一位女教授,她美丽优雅,但终身未嫁,把光声学当作终身伴侣,把实验室当家,为国家光声学事业耗尽青春才华,她领导的研究小组白手起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扫描光声显微镜,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温籍女院士张淑仪。

张淑仪,籍贯温州龙湾,1935年12月2日生于龙湾永强一书香门第。高祖父曾任浙江镇海教谕,在宁波与林则徐一起筹议过海战,后辞官治学。高祖以降张家几代都皆举贡生员。父亲张肇麟13岁中“秀才”,后从师范学堂毕业回乡创办龙湾第二高等小学(永兴小学前身)并任校长。三叔张肇骞是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三哥张鸣镛是著名的数学家张淑仪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小学、初中分别就读于永兴中心小学、温州中学。初中、高中两次跳级,17岁考上南京大学物理系。她45岁开始自学英语,三年后能用英语出国访问交流、撰写论文。她的名言是“学习不难,关键看你付出多少”。


张淑仪,1956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攻读声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从南京大学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创建南大光声小组(光声学研究所前身),从此与光声学结缘,终身不离不弃;1985年应邀为美国韦恩大学访问副教授;1988年、1990年先后应邀为法国巴黎理化学院、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至2001年担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曾兼任中国声学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国际光声光热常务理事会理事、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顾问、国际无损评价中心联合会理事、国际期刊《应用物理》主编等重要职务。


南京大学有一座不起眼的科学实验楼——声学楼,张淑仪以此为家,在这里奋斗了40多个春秋,从一名助教成长为享誉国际的科学家。上世纪50年代末,她对当时苏联分子声学界有争议的一些有机液体的超声弛豫吸收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事实,结束了这场争论,赢得国际同行赞誉。70年代末,她首次观察到在Z-石英表面激发的伪表面波,并对圆弧型换能器激发声场特性进行研究,指正了国际上两种不正确观点。1980年,她在南大创建了光声研究室,先后设计和建立包括光声显微镜在内的多种光声热波设备。首先提出以位相调节实现分层成象,得到了迄今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像对半导体材料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声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脉冲激光在凝聚态物质中激发超声波及其与物质结构和参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某些机理和测试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主持研制了光电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光调制反射探针、电子声热波成象等显微成象系统等10多种仪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淑仪共出版专著3部(在美国出版);主持国际学术会议3届;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3册;先后共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2017年,张淑仪与哥哥张鸣镛、妹妹张淑真三人为龙湾永兴一小捐款100万元、图书10万册创建“肇麟图书馆,兴乡学而报桑梓。




版权所有 浙江温州科技馆 COPYRIGHTS© 2018(C) WZST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2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