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虎:神秘莫测的海底“侦探”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3-31浏览量:8878

中科院温籍院士李启虎是我国著名的水声信号处理和声纳设计专家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领头羊”,终身从事海洋声纳设计、研制,为共和国万里海疆构筑了一道无形的水下“长城”

李启虎,籍贯温州鹿城,1939年7月22日出生于温州市鹿城区朔门,小学和中学先后就读于艺文小学(墨池小学前身)温州一小(广场路小学前身)和温州中学少年李启虎懂事早,勤奋与聪慧超越常人,学习异常刻苦,深得恩师喜爱,在温州中学读书期间得到图书馆馆长的“特许通行证”而得以博览群书,为其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夯实根基。1957年李启虎响应国家“科学报国”号召,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9年转学信息控制论专业

1963年李启虎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第七研究室师从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德昭先生,开了国防水声学研究之旅。19841986年应邀在美国Princeton大学电子工程系访学,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总装备部国家重大安全项目专家组组长。

李启虎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和声纳设计、研制,足迹遍布祖国各大海域,常年与舰船、潜艇、大海打交道。大风大浪、深海浅滩是他的“课堂”,分辨、探测、捕捉各种深海杂音是他的“作业”。无数次风雨兼程,多少回出生入死,深厚学识与复杂环境的无数次碰撞结出累累硕果结合我国浅海声传播特点,创造性应用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水声工程等理论,解决了一系列水声信号处理中的问题,为我国声纳装备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研究了自适应波束成形的稳态特性,给出了用频率域最优传输函数求解波束指向性表达式,给出了在海洋噪声背景下检测微弱信号的增益计算方法,解决了在时间上的非平稳、在空间上的不均匀的噪声场对经典理论应作的修正问题,提出了指导声纳设计的重要依据——声纳方程的一种新表达方式。在水下目标的被动检测中提出利用声信号的相位信息估计目标方位的新方法,还提出了用自适应阵处理方法完全分离在空间上不重叠的多个点源信号的新算法。在数字声呐设计中首次提出动态波束成形、可编程数字滤波、变采样率运算、类卡尔曼滤波和灰度变换技术,并提出用聚类分析方法设计用于水下目标识别的简易专家系统,对推动我国数字声纳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李启虎1976年因自适应滤波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而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年因001岸用声纳站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而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1984年因负责262声纳研制而获得六机部科技进步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声纳信号处理引论》、《数字式声纳设计原理》等。



 扫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浙江温州科技馆 COPYRIGHTS© 2018(C) WZST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2650号-1